从《大学》“八目”看权力的正途
2024-01-23 15:15:42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东安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田文 | 作者:谭之亮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45513

新湖南客户端1月23日讯(通讯员 谭之亮)《大学》提出了“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的八条目,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,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,两者具有一致性。“八目”阐述了古代先贤追求的一种从政境界,认为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治修养,到外发的事业完成,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。从政者在这个不断修炼的过程中,会将“自我的前途、人民的幸福与国家的命运”高度融合,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,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,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“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,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”,当代中国的舞台无比广阔,我们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,以古喻今,以古促今,新解《大学》,激活优秀传统文化,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与意义。而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我们,更要善于借鉴《大学》“八目”的修己方法,树立正确的权力观,让自己在权力之路不迷途。

“格物致知”探究权力的来源与目的。格物致知是指探究事物原理,从而获得智慧。“我们生在红旗下,长在春风里,人民有信仰,国家有力量,目光所至皆为华夏,五星闪耀皆为信仰”,这段台词让人热泪盈眶。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,回顾百年党史,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在哪里?

百年前,列强环伺,中国还挣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;百年前,苛政猛如虎,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;百年前,星星之火闪烁,一条红船从嘉兴南湖驶来......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,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、为中华人民谋福利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。从“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”的严明纪律、“鱼儿离不开水,瓜儿离不开秧”的深厚情谊,到“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,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”的铿锵誓言,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。从沂蒙红嫂用身体架起“人桥”、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到数万大学生下沉乡村决战脱贫攻坚,人民始终信任中国共产党。对党员干部来说,“格物”是观察社会运转与发展变化的规律,“致知”是从中获得的不变的真理。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百年间,纵观国际风云变幻,无数政党更新交替,反观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恰是风华正茂。究其原因,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“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,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、同呼吸、共命运的历史”“赢得人民信任,得到人民支持,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,就能够无往而不胜”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,要为人民用好权”。

“诚意正心”消弭权力的妄念与诱惑。诚意正心的道理是有真诚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。通过格物致知,我们明白了“权为民赋”就得“权为民用,情为民所系,利为民所谋”的道理。可是有些利益集团却对国家公职人员起了歪心思,企图进行“权力围猎”。

“围猎”一词,本意是从四面合围起来捕捉动物,在反腐败斗争中,是指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拉拢腐蚀党员领导干部。由于利益驱使,“围猎”的花式繁多,有情感投资、投其所好、迂回包抄、利益输送、要挟威逼、综合猎杀等。“围猎”的手段隐蔽,有以“感情”为幌子异乎寻常的关心,以“朋友”为名违规吃请送礼,以“义气”为遮羞布徇私帮忙等。“围猎”者“处心积虑,无所不用其极”所图仍然是领导干部的权力,“抛撒诱饵”是要“猎而食之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对共产党人来讲,动摇了信仰,背离了党性,丢掉了宗旨,就可能在“围猎”中被人捕获。“物必先腐,而后虫生”,能不能防得住“围猎”,终归取决于“被围猎”者是否“诚意正心”。对党员干部来说,“诚意”则要意念真诚,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,心中有群众,才能更好服务群众。“正心”则要端正心态,始终坚持科学的政绩观,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。“革命理想高于天”,党员干部一定要坚守理想信念,提高党性修养,坚守道德底线,不给“围猎者”以任何可乘之机。

“修身齐家”加强权力的约束与管控。修身齐家的解释是加强自身的修养,治理好家政。通过“正心诚意”,我们明白了党员干部只有坚守理想信念才能防得住“围猎”的道理。事实上,作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更要对不正之风进行“反围猎”,影响身边人,带动社会营造清风正气。

焦裕禄,这是一个感染了数代中国人的响亮名字。他以清正廉洁、无私奉献的精神,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,被誉为“县委书记的好榜样”。焦裕禄不仅是党员干部“修身”的好榜样,也是“齐家”的好榜样。有这样一个“看白戏”的故事:20世纪60年代,兰考县礼堂经常会有演出,可是人多票少,一些不良风气开始滋生蔓延。焦裕禄得知孩子看戏时,告诉收票叔叔“焦书记是我爸爸”,没有买票就进去了,非常生气,当即把孩子叫来批评教育,要求他把票钱如数还给戏院并认错。不久,经过调查,焦裕禄在县委常委会上专门进行自我检讨,并带头打破“礼堂第三排留给县里领导的老规矩”。为了彻底整顿干部们的思想作风,焦裕禄还要求领导干部切实做到“十不准”,其中一条明确规定“礼堂10排以前的戏票不能光卖给机关干部”。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,对党员干部来说,“修身”是严于律己并锤炼自身的作风,“齐家”是重视家庭建设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:“领导干部的家风,不是个人小事、家庭私事,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。”党员干部有了好作风、好家风,才能带动社会风气的形成、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。千千万万家庭培养传承好家风,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。

“治国平天下”求索权力的新路与正道。治国平天下的意思是从政者通过施展抱负从而达到天下太平的目的。通过“修身齐家”,我们明白了党员干部有了好的作风家风才能带动社会好风气的道理。可是翻开史书看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治乱循环,发现社会好风气却很难长久保持下去。毛泽东主席说“人间正道是沧桑”,那么中国共产党找到这个“人间正道”了吗?

1945年7月,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到延安考察,谈到“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”,称历朝历代都没有能跳出兴亡周期律。毛泽东主席表示:“我们已经找到新路,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。这条新路,就是民主。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,政府才不敢松懈。只有人人起来负责,才不会人亡政息。”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,浩浩荡荡,滚滚向前。习近平总书记发表2022年新年贺词再度指出:“我曾谈到当年毛主席与黄炎培先生的窑洞对,我们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。”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、引领伟大实践。从中央八项规定破题,以上率下抓作风建设,解决“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”的问题;以雷霆万钧反腐败破局,“打虎”“拍蝇”“猎狐”多管齐下,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;以党内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破冰,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、“三严三实”专题教育、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、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到党史学习教育,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补足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。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全面从严治党,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、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。

当我们来到北京中南海新华门——当代中国政治“心脏”,可以看到警卫挺立拱卫正中五个大字“为人民服务”。中国共产党以这种无声的方式对外“自我介绍”——一切权力属于人民,一切权力为了人民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:“江山就是人民、人民就是江山,打江山、守江山,守的是人民的心。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、血脉在人民、力量在人民。”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千年未有之巨变,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,从中华文化汲取力量,我们走自己的路,道路无比宽广。而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,我们要时刻牢记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的宗旨,善用“八目”的修己方法对照自己的权力观,去走权力的正途,才能用好手中的权力去实现人民的利益,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,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。

责编:田文

一审:田文

二审:王坤

三审:张明

来源:东安县融媒体中心

  下载APP

东安融媒